手机版 | 登陆 | 注册 | 留言
投稿 评论 顶部

学习的真相

刘志 教 育

好长辈,好父母,好老师的共同特点是不蒙蔽下一代的理性,让孩子们超越自己、超越前人。

——刘志

科学知识是物质世界的变化规律,越研究,越细密;越细密,越清楚。文学的知识是精神世界的变化动态,越研究,越渺茫;越渺茫,越糊涂。……至于文学词句的深奥难懂,与科学词句的简明易懂,差别就更大了。

——辜鸿铭

读高中无标点古诗文背诵篇目有感

半个世纪的语文教育,捡着芝麻,丢了西瓜。及至“误尽天下苍生是语文”的呼号震撼神州,方有面目较好的大纲和教材面世。发达地区的内行们早已不待上级形变,果毅地按照自己的主见教语文并取得骄人的硕果。我们也须开动自己的机器,弄清语文学习的真相,给予此时此地的后人健全的营养,为他们的自由发展,创建一流文明提供生息不已的能量。 

1938年,人种学家维而拉尔随团去南美巴拉圭考察,希望了解现代人难以接近,生活方式和四万年前的克罗马奴人一样,靠经常的迁居寻觅野生蜂蜜作为主食存活的爪亚基尔人。结果找到一个该部落在仓促中留在驻地的两岁女孩。维而拉尔把她领回法国,由他母亲抚养。20年后,姑娘发展得和欧洲妇女没有什么区别,也是一个人种学家,能讲法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等多种语言。(引自《发现母亲》) 

这说明,所有胎儿都是平等的;目前世界各地的差距是外在的,完全可以也只有通过教育逐步改变。关键是长辈对晚辈的教育水平,首先是语文教育必须高瞻远瞩,洞烛幽微,决绝贻害子孙的无知妄作,按照人本身的要求抚育他们成长。

语文如何学习,想想屈原司马迁鲁迅的经验就足够清楚。正教着孩子的人们完全没有必要把孩子当试验品,接受那些所谓专家们的种种希奇古怪的时髦理论和方法。我们输不起,孩子们误不起。须知两千多年前,屈原司马迁没有版印书籍,没有今天所谓工具书,没有拼音方案,更没有录音磁带,甚至没有统一的文字,当然也没有统一的考试,仅仅靠着一堆没有句读的竹简上的符号(据考证,他们未见过甲骨文)读写,就博闻强记,娴于辞令,在求学时间不如今人长,整个寿命短于今人的有生之年,创造出辉耀古今的鸿篇巨制,成为永远的世界文化巨星。然而,他们并非天才。因为春秋战国两汉魏晋南北朝,有他们这样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人物不胜枚举,譬如《过秦论》的作者贾谊18岁就担任当时的超级大国皇帝刘恒身边的博士(掌通古今的官员)。至于百家诸子,大量的合纵之士就更不用说了。屈原司马迁的卓异之处,在于他们的意志品质,人格力量;而这也源于他们受到的高品位教育——主要是那一堆竹简的陶冶。

鲁迅一代,该竹简为纸卷,而所认符号没有句读,没有拼音方案,没有一年半载多次统考,学习条件和屈原司马迁时候大致相同,教学也只是读写。有鲁迅和周作人的文章证明:上午读生书六十遍,下午再读六十遍,其余时间写写字。作文老师不讲,只是在通顺的地方画圈,到全篇都是圈的时候,就不再管学生作文了。就是这样朴拙的方法——全国几无不同——造就了一大批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影响世界,泽被后人的英才。

深究下去,传统教育的伟力更令人振奋。鲁迅18岁以前只读文言书籍,避处水乡,未出过远门。18岁以后到南京才知道世上还有所谓格致(理化)、算学、体育、卫生等等学问,而他居然几年时间就熟练掌握了日德两门外语(英俄文也懂一些)。先学兵、工,后学西医都颇为自信——只身前往仙台,解剖学成绩令日本学生不安。在血荐轩辕的心愿指引下,发觉改变中国人的精神更有意义。于是转攻文学,从世界文学吸取养料,评介外国诗人作家,刻绘出国人灵魂的不朽群象,同传统和现世的一切邪恶搏战,人格发展逻辑清晰地升华,令人信服地成为“民族魂”。在电视网络迷人的20世纪90年代鲁迅在国人心中的地位和分量不仅没有降减反而得到空前的提高、增强。进一步拉大了他和别的作家的距离。出版社竞相推出各色豪华、精装、平装的鲁迅全集,分集来满足大众自为的需要。这说明不同层次的中国人日益觉悟到鲁迅的可贵,值得信赖,他的书是我们掘取不尽的精神资源,同屈原司马迁的著作一样,始终能给予我们智慧力量和美的享受。只要人类社会还需要真诚与清醒,坚韧和勇敢,善良的人们就首先会想到他们,用他们的精神律己导航,不畏寂寞地前行。

然而鲁迅并非天才。他自己不承认,教过他的藤野先生也说没看出周君的过人之处。鲁迅之为鲁迅,最根本的还只有从他受到的早期教育给予的动力的结构来解释。

今天的更多事实也证明着从屈原到鲁迅学习语文的方法可靠有效万无一失。北京八中少儿班平均入学年龄只有十岁,文化只有小学四年级,他们四年学完中学的全部课程,毕业水平高于普通高中生,百分之百升入大学,百分之九十六点八升入重点。十三,十四岁读重点本科。16岁留学攻博,19岁20岁成为设计师,已非个别现象。目前该校已有191名毕业生成了社会的高层次人才。而他们获得这一切成就的根本原因在于语文教学颠倒了几十年流行的“从易到难”的愚人模式,改为第一年读高尔基、鲁迅,第二年读《老子》、《红楼梦》等有挑战性的文化名著。没有语文的这一转变,他们的整个计划都必然化为泡影。

两年以前,大款科利华公司出一个损招,大肆炒作《学习的革命——通向21世纪的个人护照》。此书上海三联书店出版,四川新华印刷厂一次就印了500万册。有人送我一本,纸制高档,分量沉手,印制精美。内容介绍了成百上千个轻松学习,获得巨大成功的奇方异法。文本的表现方式,完全做到了语不惊人死不休。书名耸人听闻,内容就更大方潇洒。比如第100页就只一个长方框子,里面分九行印着:“通向大脑的六个主要通道:我们是通过……我们所看,我们所听,我们所尝,我们所触,我们所嗅,我们所做。戈登、德来顿《文明的未来》,”这不是把废纸当黄金卖给读者了吗?所幸该书及炒作者很快遭到人们的愤怒谴责,斥其为低劣的骗子。北大、清华的一些高才生的现身说法给我的印象最深。他们说:学习外语的最好方法就是把课文背下来。他们许多人一进大学就取得了免修外语的资格,其经验可谓千金不易。

《学习革命》滞消了,而官学商联合的欺诈还会汹涌堂皇地向我们扑来。我们在自己做主的时候须是不忘教训:在学习语文上,任何目光短浅,热衷小巧机灵的,追求形式主义的人,都是智慧贫弱,必遭羞辱的主儿。

19世纪末20世纪初享誉东西方的文化巨人辜鸿铭的成长,可以再给千年不移的主张一个直接而漂亮的证明。

退休的义父母布朗夫妇把他带来了苏格兰的爱丁堡,着意把他培养成为一个拯救人类的学者。而布朗先生对义子说“因此,首先,我要教你文学,学好语言,最直截了当的办法就是背熟弥尔顿、莎士比亚、歌德写下的巨著,然后我再安排你的科学知识教育……今天,我们就从弥尔顿《失乐园》开始。我要你把这部伟大的诗篇倒背如流。”总共5600多行的无韵诗篇背得滚瓜烂熟之后,布朗把厚厚的一堆莎士比亚放在辜鸿铭的面前,说:“弥尔顿的精义你以后去体会,他可以让你受用一辈子,咀嚼一辈子。从现在起我们开始学莎士比亚……你开始背,然后,我们边背边讲。莎士比亚的三十七个剧本,你至少两礼拜完成一本。”莎翁读完,辜鸿铭对 莎剧有了自己的看法,受到布朗的连连称赞。接着,布朗先生又说:“另外,为了让你掌握德文,我看这里没有很好的语言环境,咱们还是再来利用这种死办法——背,我只要求你背歌德的《浮士德》,要学好德语,非把这书背熟不可。”“我并不懂德语,怎么背?”“我说一句你照着背一遍。”于是老少二人手舞足蹈、兴致盎然的教学起来。突然,小的问:“我还是不懂这是什么意 思呀?”“没有关系,只要你说得熟,不必听得懂,听懂了再背,反而心乱了,背不熟了。等你背得一字不漏,琅琅上口时我再讲。”一年后,辜鸿铭对《浮士德》已经溜熟。“现在的英文、德文已经不错,将来的造诣如何,那得靠你自己了,”后来,辜鸿铭有精通了葡萄牙语,法语,希腊语,和拉丁语,很胜利地在爱丁堡大学获得硕士,又赶往德国莱比锡攻土木工程,因为德语好,只一年左右就获得文凭。随后,他写的研究德国的文学、哲学的著作,成为教授们的必读书。1922年,一位中国留学生赴德国留学,教授纳尔逊告 诫他,一定要好好读读辜鸿铭的著作。声称:“我读辜鸿铭的书,至今已有十几次了,多读一次,即更有所得一次。大凡一本书,倘若它的价值只够得上读一次,则它的价值必够不上读一次,我希望你再读之后,你的见解或许与现在不同。”甚至, 他的学生不读辜鸿铭的书,不准参加讨论。(转引自《中外文摘》97.4)

语文学习的真相就是这样,学好语文产生的效果就是这样。诺贝尔奖颁发100年了,唯一具有五千年文明,人口占人类五分之一的大国,却与之无缘。从教育的角度看,根本的失误就是糟蹋了语文。悲夫!古人曰:“百姓冻馁谓之国穷,妻子困乏谓之家穷,气血虚弱谓之身穷,学问空疏谓之心穷。”我们今天的国家身穷,根本点就是没有学问,精神荒漠化——心穷了。救,也得从此入手才真正有效。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尽管迷途已远,积重难返,莘莘学子也应以“杜鹃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换不回。”的精诚,执著正道,从那值得我们精读一辈子的好书中汲取力量,切实掌握运用好祖国的语言文字,为自己度过有尊严的一生奠定基础,也为祖国和人类的光明前途作出后人由衷感铭的奉献。

2000年10月5日夜于达高中

免责声明

本站提供的一切软件、教程和内容信息仅限用于学习和研究目的;不得将上述内容用于商业或者非法用途,否则,一切后果请用户自负。本站信息来自网络,版权争议与本站无关。您必须在下载后的24个小时之内,从您的电脑或手机中彻底删除上述内容。如果您喜欢该程序,请支持正版,购买注册,得到更好的正版服务。如有侵权请邮件与我们联系处理。敬请谅解!